谷歌回中国去哪里做信息流推广产品?面对中国巨大蛋糕的诱惑,没有人能视而不见,这让你和我的朋友圈炸开了锅。这两天,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际巨头似乎又要闹出大新闻了。
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再想一想。如果谷歌真的在中国市场推出信息流产品,恐怕对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。面对中国大陆市场,谷歌目前几乎等于零起点。两三年前,如果谷歌能成功进入中国市场,或许还有机会,但如今的信息流市场,百度、头条客、腾讯都是三足鼎立,各大玩家都已经拍马完毕。市场竞争已经是一片血海。现在谷歌想在中国信息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,恐怕是没有机会了。
谷歌回中国去哪里做信息流推广产品?谷歌能挤进去吗?
首先,在过去的八年里,中国市场和互联网的变化跨越了整个时代。从移动支付到共享经济,从人工智能到新零售,中国企业的崛起及其在全球领域的话语权正在逐步增长。尤其是信息流领域,国内市场已经是百度、今日头条、腾讯的天下。
原因信息流产品背后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和算法,而是内容和本地化运营。
比如百度在做信息流开户推广之前,先从布局内容策略入手。2016年,百度把内容战略作为重点布局,到了2017年才开始确认信息流是百度未来的增长点。而且,在确定“搜索+信息流”双引擎后,百度对手机百度进行了大改版,内容属性明显增强。毕竟信息流背后的核心是信息的丰富性和连贯性,可以通过与用户的不断交互、学习、推荐和分类,优化算法向用户推荐更合适的内容。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内容,百度内容生态也在原创作者生态的支撑上下了不少功夫。
如今的百度APP已经形成了从搜索、信息流到智能小程序的完整生态系统,信息流产品已经融入到百度的各种产品中,相互配合。
百度8月1日发布的2018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,百度本季度营收260亿元,同比增长32%。移动收入占总收入的77%,高于去年同期的72%。增长背后,信息流功不可没。李彦宏还表示,“信息流业务流和商业化发展良好。”
今日头条的兴起与信息流息息相关。从2014年的3亿到2018年的450亿,今天的头条指出了信息流对于国内互联网圈自身崛起的价值。
除此之外,腾讯也在2017年加入了信息流大战。在去年5月18日微信iOS客户端的更新中,腾讯推出了“微信实验室”,上线“看一看”,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类似今天头条的信息流阅读入口。现在“看一看”已经独立出来,放在发现界面上,可见腾讯对这个功能的重视。
在另一款社交软件QQ中,腾讯相应推出了“QQ Watch”,成为信息流阵营的重要产品。今年一季度,腾讯宣布“QQ Watch”日均活动量突破8000万。
除了这些巨头玩家,各种门户、微博、一点通等平台也纷纷进入信息流领域。这个市场的赛道逐渐拥挤,谷歌切入的缺口非常有限。
又有传言说腾讯可能会帮助谷歌实现中国梦信息流。经过理性分析,可以知道两家公司合作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。最简单的一点,腾讯自己的信息流产品逐渐普及,信息流+的社交策略也越来越清晰。目前把这个市场交给谷歌似乎没有意义。
谷歌回中国去哪里做信息流推广产品?谷歌能撑多久?
假设谷歌成功推出中文信息流产品并进入市场,其将面临的形势将非常悲观。
第一,谷歌已经离开很久了,这个品牌更倾向于相信国内用户的认知。信仰是什么意思?看看索尼、黑莓、诺基亚,大概就能明白了。
事实上,谷歌此前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。以谷歌的翻译和猜歌为例。在信念过滤下,他们在用户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。然而,两者的市场数据都不尽如人意。
谷歌翻译一度被网友评为全球最佳翻译工具。去年3月底,谷歌推出Google Translate 5.8,声称要优化中国用户的用户体验,随后在国内主要应用市场上线。
当时这个事件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骚动,各大媒体纷纷报道。然而,与这些形成对比的是,艾瑞App指数显示,无论是独立设备的阅读量,还是每月总有效时间指数,谷歌翻译都远远落后于百度翻译和有道翻译。比如今年6月,百度翻译的独立阅读设备数量为1108万台,而谷歌翻译的只有200万台。
猜歌也是如此。7月18日上线后,在用户口碑下人气飙升。很多评论说“谷歌就是谷歌,一上线就被刷”。百度指数显示,7月20日,“猜歌”关键词搜索指数达到峰值21950,但随后开始一路下滑,8月2日仅剩下1547。
微信指数给出的趋势也与之一致。可见用户对这个小程序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。此外,小程序监控平台阿拉丁收集的数据也是有力的证据。
其次,信息流产品比是各方面的综合实力,谷歌显然不占优势。在前一篇文章中,列出了百度、今日头条和腾讯,它们在信息流业务布局上各有优势。
百度基于之前在中文搜索和AI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,在移动端整合了搜索和信息流。今天的头条从一开始就关注算法。从其对自身的定位来看,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也能看出其要点。不用说,微信和QQ这两款社交领域的王牌产品的绝对主导地位,为信息流业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流量优势。
相比之下,谷歌的中文信息流产品是孤立的。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在中国,谷歌没有海外市场搜索、Google Now、Gmail、YouTube等生态布局。,并且没有可靠的当地合作伙伴的补充资源。“瘸子”谷歌做信息流生意不容易。
第三,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,很多外企进来后会不习惯气候,最终会倒闭。这个过时的问题已经在电子商务、旅游等领域得到了论证。在中国呆了八年,谷歌,我想知道它能有多大把握?
综上所述,谷歌还不如活在中国梦里。毕竟这个梦已经持续了八年。如果它真的醒了,对谷歌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。
作者:徐州百都网络 | 来源:[db:出处] | 发布于:2022-01-30 09:37:10